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一次性发泡餐具5月1日解禁 过去14年禁产禁用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3-14 15:50

  一次性发泡餐具被称作“白色污染”,14年来一直禁产禁用且多次查处。但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的一纸“21号令”,却将它突然解禁。食品包装专家和多家餐盒企业指出,发泡餐具目前缺乏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文件解决这些问题。

  昨天,记者从相关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质检部门正准备起草有关准入文件,此后发泡餐具才能真正实现重新上市。

  被禁每年仍销150亿只

  解禁源于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其实早在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官网针对一次性发泡餐具就曾提出,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保护环境和加强回收再利用的原则下,制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准入条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及相关标准等。上述工作完成后,择机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这实际上就为此次解禁铺了路。

  发泡塑料餐具由于在90年代造成大量“白色污染”,开始在铁路、航运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此后全国范围内淘汰发泡塑料餐具,至今已有14年。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由于发泡塑料餐具比此后的非发泡餐盒相比价格低廉,有市场需求,“现在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明里暗里继续生产着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

  质检正准备起草准入文件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多家餐具企业指出,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仍是制约发泡餐具解禁的“3大难”,但目前都无明确答案。

  记者昨天从相关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相关产品处已得知发泡餐具从淘汰目录中删除的消息,由于发改委21号令到5月1日才生效执行,所以质检部门正在准备起草有关准入文件,此后发泡餐具才能真正实现重新上市。

  专家和一次性餐盒企业都认为,应尽快建立包括发泡餐具、非发泡餐具在内的塑料回收体系,同时可参考国际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发泡餐具厂家按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

  ■ 分析

  发泡VS非发泡:各有优势应由消费者选择

  北京一家曾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企业的总经理表示,发泡餐具问题虽多,但也有优点:生产透明餐盒一个需要20多克原料,而发泡餐具只需四五克,节约资源且价格也便宜。应该让消费者自己根据需要来选择,比如要装点米饭,就可以用发泡餐具,要装热的肉菜,或者想带回家在微波炉加热的,就选非发泡餐具。

  他说,发泡餐具在日本、欧美等很多国家都正常生产使用。对于5月份后是否重新生产,他表示要等相关具体政策出台。

  不过,一些非发泡餐具企业看法不同。一名负责人就认为,发泡餐具虽有上述优点,但它体积大、占地大、运输费劲,回收费用也大,综合成本加起来并不会比非发泡餐具少,“即便国家政策允许生产了,也并不打算进入发泡餐盒行业。”(记者廖爱玲)

[来源:华龙网] [作者:] [编辑:刘芮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2023年海口街头艺术节启幕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中秋国庆“双喜临门”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月饼市场“花式”吸睛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主城区最大安居房项目动工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各界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
强国复兴有我
领航•中国
健康中国
非凡十年
     
排行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拜月”祈福佑 海口中秋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
 
|
|
|
|
 
|
|
|
|
|
|
|
     www.315xx-gov.cn All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兆企业信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苏ICP备2020054655号-3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