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华侨农场的种植户在查看咖啡生长情况。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优质咖啡豆要经过烘焙、炒制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香味四溢的商品。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福积如山,兴隆昌盛。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海南万宁兴隆、澄迈福山两个以咖啡闻名的小镇上挤满了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坐在颇具南洋风情的咖啡馆里,怡然品尝着慕名已久的海南咖啡,喝完后还不忘大包小包塞进行李箱里,作为特产礼品带回家乡,让亲朋好友分享“海南的味道”。海南咖啡产业的繁荣和咖啡文化的兴盛,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种植咖啡最早的地区,海南咖啡早就享誉全国。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近年来在种植环节这一产业根基上已相当脆弱:农民种植1亩咖啡,年纯收入不足500元,还不到槟榔或冬季瓜菜年收益的1/10;受比较效益的理性驱动,农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逐年下降。全省咖啡面积从1988年的23万亩,一度萎缩至2009年底的3000亩以下。即使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扶持,目前全省挂果的咖啡树面积也仅有2000亩左右。目前,全省每年咖啡干豆的产量最多只有200吨,但终端打着“海南咖啡”品牌销售的却有6000吨之多,“海南咖啡”的品牌受到严重冲击……
海南咖啡产量有限
“来兴隆,就是要尝尝正宗的兴隆咖啡。”5月1日,来自黑龙江的游客杨惠宁特意到兴隆品尝“周总理赞扬过的咖啡”。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咖啡研究中心主任董云萍告诉记者,伴随着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海南旅游热,海南省已逐渐成为国内咖啡文化最浓厚的地区和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之一,咖啡干豆的年销量已达6000吨。
让海南尴尬的是,尽管名声在外,但海南本地咖啡豆的实际产量却非常小,“目前海南省咖啡干豆年产量只有200吨左右,主要集中在兴隆和福山。即使加上近两年新种的咖啡树,全省咖啡树的总面积目前也只有1万亩左右。而目前挂果的咖啡树仅2000亩左右。即使按照每亩100公斤的年产量计算,也远远满足不了海南咖啡的市场需求。”董云萍说,填补需求空白的,是各类由外地输入却打着“海南咖啡”旗号的咖啡豆。
省农业厅的一份2013年热带作物预测表,佐证了董云萍的说法。表中显示:2013年,海南咖啡树种植面积为6000亩,预计咖啡干豆总产量为200吨。
众多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海南的咖啡目前濒临生产源枯竭的境地。市场上打着“正宗海南咖啡”旗号的产品,大多数是用越南和云南咖啡豆加工的,“海南每年从云南输入的咖啡豆有3000吨左右,从越南、巴西等地进口的咖啡豆也有两三千吨”。
以“兴隆咖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兴隆镇就有近10家企业在生产,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有5家,而万宁市以外还有数家企业。仅以兴隆镇5家规模企业的产能计算,如果全部使用本地咖啡豆,每年的需求至少要1000吨,折合种植面积1万亩。如果加上万宁市外的企业,就至少需要2000吨咖啡干豆,相当于1.5万-2万亩咖啡树的产量。
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万宁市的咖啡树种植面积只有约2500亩,其中2000亩还是在2009年以后才逐年新种的。而咖啡树需要长3年才开始挂果,5年才能达到丰产期。
万宁市工业与科技信息产业局主任科员丁瑞蓉告诉记者,2009年,当地政府为扶持咖啡产业,启动了咖啡种植补贴,当年扶持农户新扩种了近300亩咖啡,这批咖啡在去冬今春才开始挂果,“2009年,政府还对当时已有的咖啡地进行了补贴,补贴了365亩,主要在兴隆华侨农场内。因此可以判断,即使加上统计遗漏,当时的挂果咖啡树面积也不超过500亩”。
综合算来,直到今年万宁市能挂果的咖啡树面积总共也仅有700亩至800亩左右。按每亩年产100公斤干豆计算,每年的咖啡干豆总产量只有80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福山咖啡上。据记者调查,2010年以前,澄迈福山保有的咖啡树种植面积约1000亩。这几年在政策扶持下新种植近万亩,但至今仍未大量挂果。折算下来,福山咖啡干豆目前的年产量仅100吨左右。但目前,澄迈本地已有6家较大规模的咖啡加工和经营企业,每年咖啡的销售量都在1000吨以上。
兴隆咖啡的发展困惑
兴隆山地咖啡、兴隆炭烧咖啡、兴隆地道咖啡、兴隆纯咖啡……5月7日,记者在海口街头某特产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放了十多家厂家生产的各类“兴隆咖啡”。让人奇怪的是,虽然品牌都是“兴隆咖啡”,但是产地却五花八门,有海口、文昌、琼海和万宁等。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显得有些茫然,而售货员却表示:这些绝对都是正宗的兴隆咖啡,否则怎么敢印这么大的标志?
一位业内人士却告诉记者,尽管名声远扬,但至今为止“兴隆咖啡”却并没有获得商标注册,因此不论哪里的企业,想在包装中印上“兴隆咖啡”都不违法。蜚声中外的“兴隆咖啡”金字招牌,竟然是个可以随意使用的普通标识!这让“兴隆咖啡”的品牌价值大打了折扣。
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早在1983年市场经济刚兴起时,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厂就曾准备注册“兴隆”牌咖啡。“但我们到工商部门去登记注册时,却被告知河北省有一个兴隆县,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是不能注册成商标的。”华侨农场咖啡厂厂长梁定威告诉记者,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兴隆的母亲河、兴隆咖啡的最佳产地———“太阳河”作为注册商标,也就是现在的“太阳河”牌咖啡。
商标不能注册,为了保护“兴隆咖啡”这块金字招牌,2005年万宁市启动申报兴隆咖啡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经过努力,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兴隆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万宁市以兴隆华侨农场为中心及其周边的南桥镇、长丰镇、三更罗镇、礼纪镇现辖行政区域;质量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质量特色等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这也是我国首个咖啡行业的地理标志保护。
然而直至今日,这个历尽周折申请下来的地理标志,却一直“躺”在办公室内,对产业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大量企业打着“兴隆咖啡”名号大赚其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兴隆咖啡原产地的种植户,却由于种植咖啡利润日益微薄而感到举步维艰。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打假力度,保护真正的兴隆咖啡。
“政府不是纵容造假,而是打假时机未到。”丁瑞蓉表示,万宁市委、市政府当初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就是为了保护“兴隆咖啡”这个金字招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兴隆咖啡豆的产量太少了,连一个加工企业都吃不“饱”,如果现在启动地理标志保护,几乎所有生产“兴隆咖啡”的企业都会因没有原料而停产,整个产业将全部崩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兴隆咖啡豆的价格远远高于越南、云南等地的咖啡豆,如果真的开始“打假”,很多企业将放弃使用“兴隆咖啡”标识,同时彻底不采购本地咖啡豆。这样一来,兴隆的咖啡树种植业也将受到影响,徒有的“地理标志保护”也会失去意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