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被指生产耗能大 屈臣氏蒸馏技术合理性遭质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10-25 17:50

    近日,屈臣氏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屈臣氏方面给媒体发出的回应称:抽检同一批次样本并未发现异常。然而,该事件并未就此平息。有业内人士质疑称,蒸馏法的耗能要明显高于反渗透法,蒸馏水这种技术仍存在并不合理。

    蒸馏水被指生产耗能大

    屈臣氏是行业中最具规模的蒸馏水制造商,一提到蒸馏水,很多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冒出的是“屈臣氏”三个字。

    据了解,蒸馏水其实是纯净水。按照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规定,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都叫纯净水。

    蒸馏水有着严密的生产过程:首先经过沙滤、活性炭过滤、微滤及软化等多重过滤以去除水中杂质及重金属,然后将水体高温蒸馏至105摄氏度。高温的水蒸气再被送到集蒸发和冷凝于一身的核心,经过热能交换,使水温冷却。而处理水蒸发后剩余的离质和气体会在蒸馏镇底部排出,剩下的便是清纯的纯净水。

    然而,一位在饮用水行业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却向媒体指出,在反渗透法生产的纯净水已经十分纯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再使用更耗能的蒸馏法生产纯净水。“国际市场已经很少用蒸馏技术,如新加坡并不允许蒸馏水进入小学校园。”该人士说。

    据了解,反渗透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援助开发的净水系统。有资料显示,反渗透法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是否有害健康起争议

    除了指控蒸馏水的生产耗能大,业内人士还称蒸馏技术有对人体带来健康隐患的风险。据其介绍,自来水水源中所含极微量的氰化物、挥发酚,这两种有害物质在蒸馏过程中会挥发出来。

    该业内人士表示,用反渗透法生产,不会增加氰化物、挥发酚这两种物质的含量,但用蒸馏法生产则会浓缩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对此,有水企负责人表示,纯净水国标中已经对氰化物和挥发酚指标作出限量要求,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都是安全的。

    蒸馏技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广东省瓶装饮用水协会会长罗坦表示,自来水中氰化物和挥发酚的含量极为微小,根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认为,自来水中的氰化物、挥发酚一般不会超标,如果超标,除非剂量极大,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桶装水细菌数量超标,蒸馏水蒸馏技术被质疑,老百姓身边的饮用水,究竟该如何放心选购?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建议,最放心的水还是自来水。在他看来,自来水是由国家进行质量控制,在出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达到饮用标准。由于自来水出厂之后会加入大量的氯气防止二次污染,因此自来水到了家庭里就不能直接饮用,一定要烧开再喝。

    朱毅也认为,即使是质量较好的瓶装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容易滋生细菌,还是应该多喝自己家里烧开的自来水。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自来水安全又便宜,喝白开水是最环保、最健康的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 赵兵辉 实习生 吴威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种卿] [编辑:童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2023年海口街头艺术节启幕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中秋国庆“双喜临门”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月饼市场“花式”吸睛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主城区最大安居房项目动工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各界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
强国复兴有我
领航•中国
健康中国
非凡十年
     
排行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拜月”祈福佑 海口中秋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
 
|
|
|
|
 
|
|
|
|
|
|
|
     www.315xx-gov.cn All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信兆企业信息服务(江苏)有限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苏ICP备2020054655号-3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