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交友App,把我们家闹得鸡飞狗跳。”武汉市民刘女士说,家里老人看了网络广告下载了一款中老年社交App,结果被引诱充值五六千元。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老年人普遍用上了智能手机,但不少老年人欠缺网络安全知识,成为一些手机App流量“收割”的对象,乃至陷入各种网络套路中。
不少老年人在网上被骗
“我父亲不知道点了什么广告,无意间办理了一份保险,接下来每个月自动扣费并且没有通知。”谈起这件事,来自天津的程先生十分气愤——短短7个月,他父亲就被某网络保险平台莫名其妙地扣款1800多元。
程先生询问其父亲从何处投保时,年近七旬的老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通过网络搜索才发现,这个网络保险平台在出行App、购物弹窗等投放了很多广告,用“领红包”“首月1元”等噱头吸引众多用户点击。
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该网络保险平台迄今已有9000多条投诉,“老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被误导投保”等成为常见的投诉标题。
不少消费者感叹,现在网上各种小广告满天飞,老人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老人已经70多岁了,平时省吃俭用,一下被骗了2800多元,每天茶饭不思。”来自山西的李先生吐槽,自己的父亲在网上学习理财课,说是免费学习,几节课下来就在所谓“教授”的怂恿下买了价值2888元的“精品课”,结果发现课程内容都是“教授”从网上抄来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
随着老年网民快速增长,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套路也逐渐增多。2021年9月,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7.25%的被访老年人有在网络中受骗的经历;其中,超四成老年人曾因保健品被骗,近四成老年人因免费领红包被骗。
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认为,老年人是互联网领域的“年轻人”,也是互联网领域的“弱势群体”。老年人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面对复杂的网络套路,往往难辨真伪,一旦放下戒备心理就容易上当受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