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
如何规避团购风险
团购容易,维权难。据口碑网“网民生活消费调查”显示,在参与过团购的网民中,仅有不到三成网民曾与商家或网站商讨过退款问题,七成用户因不知道该找谁或用什么渠道退款而选择放弃。在三成参与退款协商的网民中,成功的不足5%。在不能退款的原因中,“商家退款条款不允许中途退款”、“中途退款扣费损失很大”两项占七成以上,另外还有三成网民表示退款过程太麻烦,影响精力。
另外,团购到的商品往往没有发票,消费者得到了较低的价格,但因为没有发票,也失去了得到售后服务保障的权利。
2010年,商务部直属机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针对团购行业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申请认证的团购网站必须如实填报相关材料。据悉,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团购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监督措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减少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尽管团购诈骗手法或诱导消费的花样不断变化,但大都离不了“低价和优惠”的幌子。就此,海口12315工作人员向消费者提出三点自我保护建议:
第一,了解团购网站是否公司化运营,网站版权页面有无运营企业名称及地址、电话、负责人等信息。
第二,优先选择专业团队运营、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团购网站,不要被价格和折扣迷惑,团购前要看清网站对商品的细节描述、消费规则,不要轻易支付定金,向网站客服咨询清楚后再下单,且要注意保存相关消费凭证。
第三,数额巨大的团购要谨慎,使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的方式,或要求货到付款,不要随便将大笔款项通过网银预付给对方。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购省时省力省钱又省心呢?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陈剑律师也向热衷团购的网友支招:
在团购时仔细阅读相关协议,看到不明白的条款,在团购前就让商家解释清楚,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有理有据;
在用团购网交易平台交易时,一定要保留、复制团购的商品信息网页、网址,并记录好在网上资金交易的往来信息或保留好相应的凭证;
团购过程中尽量提供手机及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对于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庭电话等私密性较强的个人信息不要随便提供,防止非法网站将这些信息向商家兜售;
最后,在出现质量或服务纠纷时,消费者可以采用集体维权的方式向团购网站或商家主张权利,促使问题以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