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3公司废弃食用油处理合同被指造假 废油流向成谜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7-10 11:57

  废弃油脂通常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等,废弃油脂的回收处理单位,必须确保这些油脂不得流向餐桌;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0〕36号)文件指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记者通过近两个月的时间调查发现,海口3家公司共同签订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合同》被指造假,海口市场上每月大量废弃油脂回收之后去向不明。

被指造假的废弃食用油处理合同。记者姜飞摄

主体之间的关系图

 

  海口府城一废油收购点称所收废油卖给海口北禾公司

  2016年4月27日下午,海口市红城湖路延长线上,一男一女两人骑着电动车由西向东正常行驶,这本是马路上每天都会出现的场景。

  不过,两人电动车上分别装载的3桶不明油脂,引起了记者注意。刚好路过此处的记者发现,每个电动车上3桶油脂,均使用全新塑料桶包装,每个桶容量约50斤。从全新包装看,这些油脂有可能是食用油,那么,这些油来自哪里?将流向何处?记者决定进一步观察。

  随后,两人骑车将不明油脂送到了位于红城湖路延长线道边,海口雅太新村13号一处老旧民宅里。记者看到,民宅院内摆放着数十个大型铁桶,每个大铁桶的外表都沾满了油污,而院内和第一排房子里,存放着约60桶用全新塑料桶包装的不明油脂。与院内布满油污的大铁桶相比,室内这批容量为25公斤的全新塑料桶装油差别迥异。

  经过记者与废油点老板陈某交流得知,他们回收的这些废弃油脂,主要卖给海口一家废油回收企业。“我们回收的这些油都是卖给‘北禾’的,不会流向餐桌。(流向餐桌)那是犯罪的事,我们不可能做。”陈老板说,他们回收的这些油都是从一些烤鸭(鸡)作坊回收的,用来作饲料或者生物柴油。

  记者在老板出示的一份2016年4月25日开出的收据上看到,收货单位手写着“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收据上还有一个手写的电话号码。收据内容记载着“废油12×250”,总金额为3000元。

  网上有信息显示海口北禾公司地址在环保局院内

  海口府城雅太新村废油收购点陈老板所称的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记者通过网上查询发现,网上有信息显示,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联系人为张某福(经理),地址在海口市龙华区龙华路38号环保局1-704。

  既然是一家企业,地址又怎么会在政府部门呢?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有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张某福其实是海口环保系统一名官员。

  记者进一步通过海南省工商局官网查询发现,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口北禾)注册登记的住所为:海口市海濂路19号。不过,记者实地走访并没有找到这家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海口北禾经营范围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工程,废油脂回收及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应用,环保仪器设备销售及批发,卫生保洁服务,有害生物防治、消毒服务,货物装卸服务。2015年4月1日之前,股东为唐某和张某福,股东变更之后,股东仅为法人代表唐某一人。

  记者通过拨打收据上电话联系,对方称自己确实为海口北禾工作人员,但不承认收过雅太新村废油收购点的废油。

  一个说卖给了海口北禾,海口北禾称不曾收过,两者到底谁在说慌?说慌者试图隐瞒什么呢?

  一份被指造假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合同》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今年6月19日,海口市龙华区食药监管局、环保局等部门执法人员,对秀英区永兴镇太平村的一处废油收购点进行了查处,后因属地管理原因,案件没有继续。

  不过,记者了解到,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上述废油收购点,正属于海口北禾所有。同时,执法人员调查中发现,海口不少大型餐饮企业与该公司签订了废弃食用油收运处理协议。

  据了解,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一份由海南×达国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达餐饮公司)、海口北禾和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3方签订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合同》,合同约定,2015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海南×达餐饮公司省内所有门店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全部由海口北禾收购,最后由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加工处理。

  7月6日中午,海南×达餐饮公司公共事务部王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上述合同确实存在,不过,合同的真伪,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最有发言权。

  “这个合同是假冒我厂名义签订的,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对于上述合同,7月6日下午,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法人代表朱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海南×达餐饮公司、海口北禾和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3方签订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合同》属于虚假合同。因此,由海南×达餐饮公司销售给海口北禾的废弃食用油脂,具体流向了哪里?与他们无关。

  记者调查发现,根据上述合同,由海南×达餐饮公司全省各门店,统一销售给海口北禾的其中一个月废弃食用油高达22460公斤,如果按此推算,仅这一家餐饮服务企业,一年就会向海口北禾销售废弃食用油20多万公斤。如果合同造假,这些废弃油脂将流向哪里呢?

  海口北禾无法提供环评手续 已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

  7月8日中午,记者与海口秀英区环保、食药监局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永兴镇太平村的海口北禾废油收购点了解情况。现场存放着大量装满废弃油脂的大铁桶,工人称负责人何某不在现场,并电话通知何某到现场接受调查。

  记者现场通过电话再次向何某证实,府城雅太新村陈某废油收购点的油,确实没有卖给他们。“我们只认印章,他们出示的收据上有我们的公章吗?如果没有,我们不承认。”何某称,他们只是一个中转站,没有加工程序。

  对于由海南×达国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达餐饮公司)、海口北禾和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3方签订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合同》,何某称确实有这样的合同,由于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有问题,他们已经与该厂不再合作。所以,合同其实没有用了。至于海口环保污油脂处理厂法人代表朱某所指,合同是假的一说,何先生称那是他的事。至于他们回收的废弃油脂,最后都会卖给广东高州一家有资质的企业,如果不信,可带记者实地考察。

  据2011年7月5日公开报道《海口:畜禽养殖业排污须申报(曝未申报名单)》显示,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秀英区永兴镇太平村)名列其中。7月 8日下午,海口市秀英区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至今为止,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仍然不能提供环评手续,因此,已下达责令整改通知,如果两个月内仍然不能整改到位,将对其立案调查。

  废油收购站大量废弃油脂去向成迷 食药监部门介入

  当天下午,记者又与海口市国兴食药监所执法人员一起,来到位于雅太新村民13号的废油收购点了解情况。

  废油收购点负责人陈老板见到记者和执法人员,再次拿出4月25日开具的一份收据说事,称他们的油脂主要卖给海口北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当记者指出海口北禾方面拒绝承认此事时,陈老板又称,何某是大老板,他们卖给的是二老板,并现场拨打一名男子电话,试图证明此事。电话接通后,一男子仍然坚称从陈老板处收的废油,都卖给了海口北禾,并自称是海口北禾的员工。

  不过,对方很快又改口称,自己有时是北禾的员工,有时也不是,收购的废弃油脂通过返程车,直接拉到广东销售。至于自己到底是哪个公司的,收的油卖给了谁,对方吞吞吐吐,无法说明情况。

  记者在陈某的收购点看到,房间里还存放着数十桶25公斤装的所谓鸭油,这些油装在新塑料桶内,外观与普通食用油较为相似。

  听到海口北禾拒绝承认收过自己的废油后,陈老板又称,他们油后来都是卖给澄迈瑞溪的一家养猪厂当饲料。当执法人员追问具体哪家养猪场时,陈老板又称地点在永发。“每次我们从高速公路送到地方后,对方到指定地方接货。”陈老板和其妻子称,他们没有看到对方的养猪场,不过,可以肯定,对方确实是养猪的。

  目前,海口市国兴食药监所执法人员还在对上述废油收购点的大量油脂流向作进一步调查。执法人员表示,由于收购站老板所称的废油流向无法考证,且涉及海口、澄迈两地,他们会进一步调查,同时将情况向上级汇报。媒体将会对此持续关注。

  新闻链接: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将被处罚

  2010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0〕36号)文件要求,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进行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相关链接:

外地人不来海南就可拿证 学员质疑母婴护理证造假
证监会剑指“IPO造假” 四举措围堵欺诈发行
信息造假处罚不能再隔靴搔痒
揭秘电影票房造假:院线等三方合谋 获利可翻十倍
食品掺造假追刑责今年加大追究力度
厦门警方破获亿元假酒案 别墅内造假茅台销往多省市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编辑:冯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