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周以来,市面上新开了不少挂着“礼品回收”招牌的店。年底临近,瞄准“礼品回收”的商贩纷纷出手,明目张胆地挂起招牌,做起了非法回收礼品烟酒的买卖。(12月13日《新闻晚报》)
如此这般的“礼品回收”店面,并非上海一地,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类似的报道也不是一篇两篇了。然而,犹如中纪委、央行、商务部等部门年年发“禁卡令”,商场的代币卡面值却越发越大一样,十几年下来,“礼品回收”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就像记者调查中得到的信息那样,“回收礼品”一个月就能赚三四万。
“回收礼品”的市场空间如此之大,可以说完全是拜隐性腐败之赐。没有隐藏的“大客户”支撑,指望散户们你一条烟,我一瓶酒的“回收”,这样的生意还能做下去吗?至少也不会如此红火,扎堆开店“回收”,还能月赚万计。就像代币卡一样,如果没有人大把地“笑纳”,商场收现金不是更利索?何必年年顶风作案,大卖特卖代币卡?
其实,“回收礼品”也好,代币卡也好,并非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什么“擦边球”,是什么“灰色地带”。它们是地地道道的“腐败经济”。像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亲友就是偶尔送我两瓶酒或一罐茶叶,我好意思送到店里“回收”吗?逢年过节,谁又会给我这样没有“办事能力”的人送商场的代币卡呢?
记者调查结果,市民和政府部门都一致认为,“礼品回收”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腐败之风。然而,政府部门却认为难以管理,比如取证难等等。其实,中纪委和央行等部门多年前就联合发文,要求商场不得发行代币卡,然而,代币卡却从面值三位数上升到四位数,据说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五位数的“金卡”。小小一张卡都难以灭绝,“礼品回收”难管理,不也很正常么!
但是,“腐败经济”难管理,不仅是难在“取证难”之类的具体操作。如果不是礼品背后“隐性腐败”强大的利益需求有形无形的影响,“礼品回收”店敢如此地明目张胆?
再难管,也得有去管的人,这毕竟关系到一个政府的脸面和公信。其实,真想管不是没有办法。前提是要像重庆近日出台的反腐五条规定那样,不管是谁触犯了,就一律免职。只有“一律”,没有特例。有了动真的、来硬的前提,就不会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