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对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多个洋品牌奶粉进行反垄断调查。据报道,这些奶企“认错态度”挺好,表示愿意配合调查,并纷纷降价。惠氏表示未来一年内婴儿奶粉系列价格平均将下调11%,单一产品最大降幅达原零售价格的20%;多美滋也表示,正在准备降价方案。
我因为家里有个吃奶粉的小孩,自然对这个新闻很关心。这几家洋品牌提供给1到6个月婴儿食用的1段奶粉900克装,在大超市一般售价为200多元,而且此前鲜有打折的,最多就是附送一些小玩具。如果这次奶企降价真的能够体现在终端市场上,那对于孩子家长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
但终端售价真的会降吗?有消息称,这次奶粉企业涉嫌的是“纵向垄断”,即奶粉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规定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约定价格,这被认为影响了终端市场的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因此,这几家洋奶企的违法之处不在于售价高低本身,而在于这些企业控制了下游市场的价格。
所以从理论上说,这次奶粉企业即使降低了出厂价,在市面上的终端价也未必会降,或未必有如其出厂价降低的那么多,因为反垄断就是要打破奶粉企业对下游终端销售价格的控制,此次几家洋奶企对出厂价的降低能否传递到终端市场,依然是未知。而零售商为了保障自身的利润空间,也未必会同步下调零售价。
中国奶粉市场目前这个尴尬的局面,首先得怪本土奶企不争气、事故不断,导致洋品牌奶粉供不应求,继而又导致“美素丽儿”等山寨洋奶粉横行,及其他种种乱象出现。洋奶粉之所以牛气,能够利用市场强势地位搞“纵向垄断”,本质还是因为在中国市场上缺乏有实力的本土品牌与之竞争。所以比反垄断调查更重要的,是对本土奶企的严格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