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被“改变”的年轻人
在快递行业中,有勤勤恳恳工作的“资深”快递员,他们有着自己的“老练”,尽管在明眼人看来有些拙劣不堪,但仍然坚持排挤周围的新人。
更多的,则是和叶明一样,刚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对金钱没有太多的欲望,但是对于“自由”渴望不已。无论他们有没有感觉到,或者承认,他们都正在被这个社会改变。
今年18岁的刘广(化名)来自广东云浮,对于他和他的小老乡,快乐是简单的,可以因为收件人中有个叫“林志玲”的发来短信而高兴上一上午。同时,他们又是“成熟”的,能够在别人的叨叨不绝的谩骂中沉稳不发火,只是在挂了电话之后才回骂上几句。
我在送快递的过程中,同样碰到过这样那样的人。一次,我因为将电动车停到了小区楼下的门口,而遭到了保安的呵斥。也有保安会好心建议我放在旁边。由于单据难撕掉,我曾因公司前台的耐心而感激不已。但是,也有前台人员在我刚刚放过快件的地方,马上用纸巾擦拭了一遍又一遍。当然,在我撕下了单据之后,还是将快件放到了她刚刚擦过的地方。
在高档的写字楼内派完件后,我在电梯里,众多“白领”看着我背着的编织袋,给出了“你不该在这里”的眼神,然后纷纷躲闪。于是,我有了在拥挤电梯中最宽敞的那块地方。
在我经历过这群年轻人正在经历的故事之后,认识到是周围的眼光和态度,正在逐渐改变着他们。他们可以谦谦有礼,也可以恶语相向;可以诚实守信,也可以坑蒙拐骗。总之,我们改变着这群年轻人,改变着他们未来的样子。
安静的邮政局投递员
坐着分拣物品
工资仅4000元
与快递公司分拣时“漫天飞舞”的激烈场面相比,邮政局内的分拣现场则显得异常安静。
2013年12月24日,记者在广州邮政局体育东路投递站看到,每一个投递员都有数个专门的分拣的格子用来分拣信件和杂志,并且投递员都可以坐着分拣。
投递站站长艾先锋介绍说,投递与“快递”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送邮件,但是两者之间有区别,投递站与“快递”公司相比,投递更像是没有营业收入的“普遍服务”。
投递员在派完报纸、杂志和信件之后,便会带上一些国内的小包。体育东路投递站副站长方佳霖称,“这些‘国内小包’是对投递员收入的补充。”站点内每天大概有500件国内小包,在网购爆发的那几天里,每天最多要派800件以上的国内小包。
目前,邮政局国内小包的价格在5~6元,价格较高的话是7~8元,投递员每派上一单国内小包,就能够有1.5元/件的补充收入。但是,在正常的投递工作之后,每个投递员很难有精力再花费更多的劳动去派众多国内小包。广州投递员的工资,在全国范围内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平均下来每个投递员大概每个月工资4000元左右。”体育东路投递站站长艾先锋介绍说,一些投递员在下班以后兼职,用来补充不算多的工资。
艾先锋说,邮政局的投递站与快递公司相比,也有自己的优势,即在全国各地都有投递站,就算是那些艰险深山当中,都一定会有邮政的投递站。“全国布点都比较全。”
艾先锋建议,邮政系统应进一步减少承担众多有关报纸、信件等业务,减少物料成本,进一步细化,才能有新的发展。(文、图、表/本报记者祯祥 除署名外)
相关链接:
快递实名制海口还未实行 业内:普遍推行不看好